表功铺,又名唐房湾,离镇安县城不远,7.5公里徒步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据传唐武德年间,李世民南征胜利归来,夜宿镇安唐房湾时,召集诸将领议论战功,众将推秦琼为首功,李世民说:“回去禀奏父王论功行赏。”此后这里一直就叫“表功铺”了。
表功铺,是个远近闻名的驿铺。今年76岁的曹新明回忆说原有茅庵草舍20多间,依山环形而建,1971年修建镇安至旬阳公路时拆除了”。据史料记载表功铺迄今为止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过去在传递公文,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看不到他的踪影了。
驿道,是我国古时候为传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大路。而驿铺唻,是设在驿道上的供传递公文的人,以及来往官员中途休息、住宿换马的地方。我国汉朝时期就有了驿铺,到了唐朝更为发达,除陆驿外,还设有水驿。朝廷兵部设有专管驿务的机构,当时全国有官驿1643所。宋朝时,每十里或二十里设一邮铺,有铺卒传递文书,大道上并设马递铺。元、明时期站、铺并行,各地设置驿站及递运所,又设急递铺递送紧急公文。清末创办邮局,驿传和驿铺就废止了。
前方公路拐弯处即是表功铺的旧址,1971年兴修镇旬公路时毁
镇安县境内有38处驿铺遗址,其中,较大的有11处。表功铺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遗址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渐行渐远的记忆,也是一笔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驿铺的表功铺已经成为历史,作为地名的表功铺却焕然一新。
表功铺地势险要,东西两山对峙,乾佑河从中流过。这里是东去商州,南下安康,北上西安的必经之地。
过去没有修表功铺大桥的时候,不要说是到商州了,就是要到河对岸串门都不方便,尤其是一到夏季河水猛涨,行人有木船摆渡都还罢了,车辆根本没有办法过河。
1972年暑假,我跟着大伯到云盖寺看望我大哥,路过表功铺时,就是请当地一个中年人牵着我们过河的。当时水齐腰深,当地人走在中间,右手牵着走在上手的大伯,左手拉着走在下游的我,我们另一只手高高举起自己的衣物,并肩前行。当地人说,“这两天天晴,水消了好多。”
1973年,表功铺大桥建成通车,乾佑河已无法为难一河二岸的人们,渡船已经“鸟尽弓藏”,摆渡人也“下岗了”。
过去表功铺进城的公路是从老鼠槽上山,绕到唐房湾,再从唐房湾折回到老鼠槽,在老鼠槽盘两个盘道,过一个小山垭再缓缓下一个砭道,再顺河而上。
1971年修建镇旬公路时,才改道沿河边而走。弄不懂当时修公路时为啥要舍近求远,爬上半山腰。
表功铺向东南方向第一个弯是老鼠槽,沿路有七八户人家,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有模有样。曹新明家,2015年我来的时候,还是平房,今年3月我再去的时候,一家子已经搬进了两层楼,宽宽畅畅的。
表功铺人发挥优势,创办家庭作坊、修理修配。邢师傅正在修理矿山机械
老鼠槽向西南拐一个弯是唐房湾,这个地方属于清河社区,40户人家160号人。
昔日茅庵草舍现在已变成了楼房瓦屋,人们的生活丰富了许多。
刘长珍老婆婆是这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性格开朗乐观,时常串串
门、晒晒太阳。
闲聊时,老人说,去年(2014)得了一场病,至今精神打不起来。闲聊间给老人拍了一张照片,第二年给老人送照片去,见老人跟她曾孙女在门口坐着,有说有笑,精神蛮好的。我举起相机“咔嚓”一声又是一张,老人捋捋头发,凑近相机显示屏,皱巴的脸上绽开了满意的笑容。
2018年刚过完春节,我再去拜访老人时,听邻居说,老人已经不在了。时年93岁高龄。
从唐房湾顺河而下,沿镇旬(镇安至旬阳)公路走十几分钟就到了鸡上架,也叫龙头湾。
两座大山的侧脚在这里犬牙交错,乾佑河在中间峰回路转,大自然给镇安赐予了一道美景。
尤其到了秋天,五光十色令你目不暇接。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到有小亭的山梁上,既能拍到山、拍到水,还能拍得西康铁路和高速公路。
需要提醒的是,鸡上架是有名的交通险段,需要集中精力驾驶,稍不留意就会人仰马翻跌入深不见底的河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