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联盟村的蝶变之路
时间: 2025-08-21 11:36 来源: 米粮镇 作者: 杨建东 编辑: 米粮镇 浏览:

夏日的傍晚,夕阳的金辉洒满镇安县米粮镇联盟村的每一寸土地。俯瞰整个村落,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在绿树掩映中格外醒目,连片的烤烟田如铺展的绿锦,条条硬化路在山间蜿蜒,偶有几声鸡鸣犬吠划破宁静——这幅“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画面,正是联盟村蝶变的生动写照。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宛如世外桃源的高山村落,曾因偏远闭塞、产业薄弱,一度是“穷山恶水”的代名词。

“以前去镇上买袋盐都得走两小时山路,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联盟村党支部书记张坡指着穿村而过的硬化路,感慨道,“路通了,啥都顺了。”

联盟村海拔近千米,曾是米粮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村里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公交班车每天定时往返,物流车也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路通的那天,一位村民拉着施工队的手,眼眶通红:“这辈子没敢想,咱这高山上也能修出这么平的路!”

道路修通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村里的土坯房统一进行了风貌改造,保留传统民居韵味的同时,换上了节能门窗;闲置的荒地被整理成小广场,健身器材、文化长廊一应俱全;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厕所也进行了无害化改造。“现在村里比城里还舒服,晚上路灯亮堂堂的,跳广场舞、唠家常,热闹得很!”刚从广场锻炼回来的村民詹春霞笑着说,手里还拎着自家种的蔬菜。

“光靠零散种地填不饱肚子,得有拿得出手的产业。”镇安县烟草公司驻联盟村第一书记叶文明说。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联盟村山地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烤烟生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调研研判,决定把烤烟打造成村民的“致富叶”。

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把零散的坡地集中起来,连片规划出500亩烤烟种植基地,还请来了县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定期指导。“以前自己种土豆玉米,一年到头忙下来也就够吃,现在加入合作社种烤烟,从育苗、移栽到烘烤都有技术指导,年底除了分红,在基地打工还能挣3万多!”正在给烤烟打杈的村民邓秀良算起收入账,脸上笑开了花。

同时,村里还建起了标准化烘烤工场,12座密集式烤房一字排开,烟叶烘烤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三成。“以前烤烟叶全凭经验,火大了烤焦,火小了烤潮,现在有了智能温控设备,烤出来的烟叶金黄油亮,收购价都高一大截。”负责烘烤车间的老技术员代良宗边调试设备边说。如今,联盟村的烤烟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品,每年采收季,收购车早早就在村口排起长队。

依托烤烟产业带来的人气,几户村民还搞起了农家乐,用自家种的菜、养的土鸡招待前来考察的技术员和收购商。“旺季时一天能接待好几桌客人,卖完农家饭再顺带卖些土特产,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经营“烟农农家乐”的樊海滨麻利地收拾着餐桌,院里的竹筐里还晾着刚采收的新鲜烟叶。

傍晚的文化长廊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驻村工作队队员讲解最新的惠农政策。“以前村里矛盾多,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坡说。

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深入人心;评选“星级文明户”“烤烟能手”,家家户户比着勤快、比着致富;村民议事会定期召开,修路、种烟、建烤房,大事小情都由大家商量着来。“现在村里吵架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就像一家人一样。”村民张修富说。

从“穷山沟”到“幸福村”,联盟村的蜕变,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云,记得住乡愁,更能感受到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的热情。正如村民们常说的:“这一片片烤烟,烤出了咱好日子的温度,这方水土,咱住得踏实,住得舒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