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发挥代表作用 助力“千万工程”
——西口回族镇人大代表履职侧记
时间: 2025-04-23 06:59 来源: 西口镇 作者: 汪思倩 编辑: 樊晓玲 浏览:

律回春渐,时盛岁新。今年来,西口回族镇积极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跟县委、县政府“一厅四地”发展定位,深入推进“民族风情小镇”建设。各级代表穿梭于生产一线、校园课堂、村组院落,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履职尽责,率先垂范,助推“千万工程”在西口行稳致远。

做实干型代表,当好群众“领头雁”,提升发展亮色

走进上河社区餐露洁餐具消毒配送中心,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餐具分拣、消毒、包装作业。

“以前找工作是个难事儿,出门打工家里老小没人照顾。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家里人,又能有一份收入。”一名员工笑着说道。

这一派繁忙景象的背后,是镇人大代表、社区支部书记陈太斌带领班子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针对社区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闲置等问题,陈太斌带领支部党员干部一起,按照全县提出的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了解市场行情,整合社区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将老村办公室改造建设成了西口餐露洁餐具消毒配送中心。项目投产以来,日清洗量达2000余套,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8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产品辐射周边5个乡镇以及湖北省郧西县,预计年产值达30万元,村集体经济净增收8万余元。

西口回族镇充分发挥代表的群众基础和优势特长,立足村社实际,找准切入点,深入分析需求,精准对接政策,助力企业成长,建设实施了一批接地气、见效快、惠民生的项目。同时强化监督实效,确保项目建得好、群众得实惠,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实现以“小项目”撬动“大产业”。

做担当型代表,当好群众“调解员”,铸牢平安底色

“你们反映的这个事儿镇村都已经研究了,我们今天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要让这事儿影响了邻里关系。请放心,我们会妥善处理,确保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保障。”镇人大主席张艳耐心地向在场群众解释着。

镇上几户居民因建房占地问题发生纠纷,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影响了邻里关系,也阻碍了镇村的和谐稳定。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张艳组织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和当事人一起召开调解会议。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当事人也由当初的面红耳赤逐渐变得心平气和,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西口回族镇探索实施“代表+”多元解纷机制,将人大代表充实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当中,发挥其熟悉民情、威望较高的优势,引导矛盾双方寻找问题的根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镇村发展凝聚人心,保持稳定内力。

做服务型代表,当好群众“贴心人”,彰显为民本色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通过入户走访,岭沟村的代表们了解到部分群众存在饮水不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民生难题,代表们积极奔走对接相关部门,争取饮水管道维护项目实施,项目落地将惠及农户42户。

西口回族镇深化县人大“1+5”创新机制,扎实开展三大活动,组织代表常态化开展“坐班接访、入户走访、专题座谈”,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

民生改善,念兹在兹。群众反映的一个个难题变成了代表手中的一份份建议,变成了党委、政府的一项项举措。随着水窖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道路的硬化,敬老院提升项目的完工,群众的问题得到了答复,生活得到了改善,政府的效能得到了提升,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