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西口回族镇人大创新工作路径,引导代表当好政策宣传员,积极主动将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两会精神、各项惠农政策传达给各村各户,让群众了解国家大事,感受党的关怀,切实做到“声”入群众、“声”入人心。
丰富内容,精准宣讲有深度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聚焦履职尽责、政策理论、实用技术等重点,细化宣讲内容,构建“宣讲+”工作体系,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接实践地气,激发起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宣讲+理论”,筑牢思想根基。为强化思想引领,把握好理论宣讲主题主线,西口回族镇持续建强理论宣讲队伍,组建由支部书记、人大代表、党校讲师、模范先进人物等优秀资源构成的宣讲团队,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村组一线,把民族理论和政策送到群众身边,让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深入人心,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宣讲+技术”,提升专业能力。邀请农技、司法、民政社保等业务部门现场教学,把宣讲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让群众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实际操作的指导,在学以致用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发挥宣讲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宣讲+政策”,助推工作落实。围绕群众关心的养老保险、合疗收缴、求职补贴等热点问题,对相关政策进行精心解读,让群众明白政策背后的深意,提升认同和理解,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拓展阵地,灵活宣讲有热度
人民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要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为破解部分群众居住偏远、行动不便,无法参加集中宣讲会的难题,西口回族镇人大积极推广“流动讲堂”模式,利用微信群、乡音课堂等多种渠道,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农贸集市,休闲广场,开展短而小,小而精的“微宣讲”,打通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巩固传统阵地。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组织代表进站入驻,坐班接访,利用逢场过节等群众聚集的时机,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和宣讲活动。群众时常来,代表随时在,形成了“大门常开、群众常来、代表常待、服务常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二是延伸基层阵地。把群众“请进来”和代表“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入户走访、召开村组院落会等形式,打造“企业课堂”“板凳课堂”“庭院课堂”等群众欢迎、百姓认可的宣讲阵地,顺应群众的时间和地点,根据户里实际情况和当前重点工作把政策融入进来,让政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变化,方便群众理解。三是用活新兴阵地。发挥微信群、视频账号等新媒体的作用,将实时资讯和政策动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宽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理论知识与群众生活的无缝对接。
服务大局,互动宣讲有温度
镇人大将宣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全镇发展大局,聚焦民生关切,以互动式宣讲搭建起沟通桥梁,做到中心工作安排到哪里,代表宣讲就跟进到哪里。一是倾听民情解民忧。在宣讲过程中,鼓励群众将自己的疑虑和需求提出来,代表们认真倾听,耐心解答,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踪督促解决,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凝聚民心促和谐。立足回汉群众聚居的镇情实际,突出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等宣讲重点,通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引导群众学典型、当先进,树牢和谐共处的意识,营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三是汇集民智谋发展。积极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鼓励群众参与到项目征集、民生实事、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来,集思广益、汇集民智,共商发展大计,为推动西口回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