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秦岭南麓的镇安县木王镇坪胜村的地头间,弥漫着泥土与菌材的清香。村民们正手持锄头,忙着在田间垄沟铺整菌棒、填埋菌种猪苓,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这种外形丑陋的“黑疙瘩”,正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密码”。“我今年卖了500斤,30元一斤,一共卖了1.5万元哩。今年打算再扩种200斤菌种,趁着墒情好,赶紧把菌床铺到位。”正在田间种植猪苓的村民向宗全高兴地说。
“这可是地里长出的‘黑金子’。去年猪苓价格好,我卖了40多万元呢,不用出门打工,就把钱赚了,还照顾了家里的老小。”在地里忙碌的种植能人陈年自脸上洋溢着喜悦。他种植猪苓已有8年时间,从最初的几分地发展到如今的5亩,猪苓不仅让他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15户村民一起种植。
“猪苓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我们村又有种植传统,发展猪苓产业大有可为。”村党支部书记马云明对猪苓产业充满信心。他介绍,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党员、村组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发展猪苓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猪苓种植,猪苓成了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我们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建立加工厂,把猪苓切片进行加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让猪苓成为我们村增收的名片。”包村干部王飞信心满满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