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春染千垄绿,茶香聚高朋。在春茶吐翠,万物竞发的美好时节,国家科技特派团团长石元值、陕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余有本、中国农科院茶树育种专家王丽鸳等国内知名茶产业专家齐聚秦岭腹地--美丽的达仁河之畔、全国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达仁镇象园村,在“远山象园芽韵·春启秦岭镇安”2025年春茶开采季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活动上,共话镇安茶业发展新图景,以科技力量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生态为本:秦岭馈赠的天然茶仓
走进云雾缭绕的象园村千亩茶园,茶树与桑树、板栗等林木错落相生,鸟鸣山涧,蜂蝶翩跹。国家科技特派团团长石元值在采访中称赞“镇安茶园是‘山水林茶田’协同发展的典范。这里年均气温12℃,昼夜温差大,雨雾滋养下茶叶氨基酸含量显著提升,海拔800米以上的坡地种植模式既避免积水烂根,又形成天然排水屏障,造就了象园茶‘香气清幽、栗香味浓’的独特风味。”
陕西省茶叶产业首席专家余有本进一步解读镇安生态价值“我们观察到达仁茶园周边分布着多种植物,蜘蛛、瓢虫等益虫构建起自然防控网络,减少了农药依赖。这种‘林茶共生’模式不仅固碳释氧,每年还可减少水土流失。这种生态茶园的碳汇价值,已通过国际VCS认证,每公斤茶叶隐含0.8公斤碳当量的生态溢价”。
科技破题:育出秦岭山间的“科技新茶”
面对记者关于茶叶品种抗逆性的提问,育种专家王丽鸳表示“通过我们近几年的新品种试验,中茶108、龙井43等品种能够适应镇安本地生态环境,在面对今天的倒春寒天气,要做好茶园冻害的预防和管理,在冻害发生后通过适时修剪,复壮树冠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匠心传承:古法与新技的交响
开采季活动当天,16名镇安本土制茶师在专家指导下展开手工制茶竞技。杀青锅中翻飞的手掌与红外线测温仪同频共振,传统竹匾揉捻与数字化含水率检测相辅相成。“既要留住‘看茶做茶’的经验智慧,也要用科技破解‘靠天吃饭’的难题”石元值现场指导时强调。经专家组品鉴,达仁镇狮子口村制茶师但堂武的茶样以108分夺冠,其茶汤金黄透亮,入口鲜醇回甘。
未来可期:科技赋能绘就振兴画卷
2022年国家科技特派团茶叶产业组入驻镇安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茶统筹”重要指示精神,力促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为镇安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目前镇安县茶产业覆盖5个镇,总面积11.8万亩,“镇安象园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名优品牌”行列,成为陕南绿茶后起之秀。
暮色中的象园村,茶歌悠扬。这片被专家誉为“北纬33度奇迹”的生态茶园,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