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文件解读及我县贯彻落实意见

一、背景和意义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指出,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7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这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9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意见》的出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导和政策支持,有助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意见》从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提高基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支撑保障能力和强化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明确了21条举措,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提供可操作性指引。

《意见》提出,要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指挥机制,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要提高基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强化智能监测预警,做实隐患排查治理,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要增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完善救援力量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加强一体管理与实战训练,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要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预案编制和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发布,开展先期处置,统筹做好灾后救助。要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支撑保障能力,强化人才支持,保障资金投入,强化物资保障,加强科技赋能,推进标准化建设。

《意见》强调,要强化组织实施,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推进,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明确细化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将应急管理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平台,在干部考察考核等工作中,注意了解有关领导干部履行灾害事故预防、应急准备、救援处置等职责情况。对在防范灾害事故、应急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三、我县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抓住省应急厅确定我县为“全省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试点县”机遇,把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探索形成“3334”工作机制,即推动高位部署、明确标准、试点破题“三步走”,聚焦组织体系、指挥体系、保障体系“三大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指挥调度、应急救援三大能力,实现组织、挂牌、人员、制度“四个到位”,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把应急管理工作网格延伸到了最基层。工作做法被省应急厅充分肯定,并先后被《中国应急管理报》《人民网》《应急365》《商洛日报》报道,今年回龙镇又再次被省应急厅确定为全省试点镇。

四、我县贯彻落实意见

一是加强学习领会。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并作为当前及今后我县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指南。组织各行业监管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意见》学习,形成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工作合力。

二是细化工作方案。加强与省市对接,待省市贯彻落实意见下发后,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方案,推动各项措施落细落实,切实提升我县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镇(街道)“十有”、村(社区)“六有”成果,结合《意见》内容,健全完善镇(街道)网格督导员、联合连片执法等机制,不断提升镇(街道)执法效能。

四是健全救援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县级行业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镇(街道)半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五是配齐应急物资。围绕省、市、县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积极对接联系,采取向上争取,县级配套等措施,为基层镇(街)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统筹调度,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