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镇安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镇安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 纲要(2024—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镇政发〔2024〕13号

各镇人民政府,永乐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现将《镇安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4—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镇安县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镇安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4—203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省、市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镇安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商洛市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4-2035年)实施方案》和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多方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建设“一厅四地”,奋力谱写镇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30年,气象科技创新、业务、服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明显提升。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5分钟以上;关键区域基本建成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消雹作业覆盖面达70%,人影作业保障面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率达100%、弹药物联网应用率达100%;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到96%以上;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全社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以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先行县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气象科技能力达到省、市内同期县级领先水平,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气象强县目标如期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1.增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意识。强化党政领导干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将气象法律法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广泛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用气象知识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能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气象局,各镇< 街道>)

2.提升社会公众气象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加大气象法律法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等系统性科普宣传力度,结合“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帮助社会公众多渠道获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正确认识、科学防范气象灾害。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采取自救互救措施。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等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公众防灾减灾素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应急局,各镇<街道>)

3.深化巩固防汛救灾“双2+5”工作机制,建成并完善“三合一”防灾减灾平台。进一步深化巩固以气象预报预警为先导的“双2+5”防汛救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县气象、应急、防汛“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将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河道、库区、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数据接入“三合一”气象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融合应用和“防灾减灾”一张图显示,提升我县防灾减灾数字化水平,形成气象灾害防御统一调度指挥的大应急格局。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县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体系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明确镇、村社区承担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机构和第一责任人,统筹推进气象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资源局、县城管局、县应急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水文中心,各镇<街道>)

4.健全预警联动响应机制。健全气象灾害风险多部门联合预警机制,完善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资源、住建、城管、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气象等部门根据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构建由行业管理部门、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专家团队等多方参与的会商机制。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由极端天气引发的水旱灾害、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农业灾害等应急预案,做到报快、报准、传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文旅局、县应急局,各镇<街道>)

5.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和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安全责任体系,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防雷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预警与应急响应启动标准,优化处置程序,完善高风险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雷电灾害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和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指挥调度制度,根据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响应措施,及时调度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水文中心,各镇<街道>)

(二)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

6.提升精密气象监测能力。优化地面观测站网布局,新建北斗应急自动气象站、城市自动气象站、偏远地区单雨量站,升级改造老旧气象观测站,在镇安国家基本气象站完善实景视频监控系统、增加视程障碍现象仪;进一步完善生态监测站网,在大坪镇红旗村新建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重点提高灾害易发区、人口聚集区、农作物生产区、旅游景区等气象监测能力,到2025年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资源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各镇<街道>)

7.提升精准气象预报能力。实施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升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实况降水监测预警等平台,建设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建立完善提早预报预警机制,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5分钟以上。实行落区精准预报,落区精准到镇、村(社区)、重点景区。加强同资源、水利、应急、水文等部门沟通,将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要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开展城市应对极端天气应用研究,建立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指标、城市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指标。(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水利局、县资源局、县文旅局、县水文中心,各镇<街道>)

8.提升精细气象服务能力。开展定量化、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整合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健全重大突发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全网发布制度,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气象保险业务,扎实做好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开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卫生健康等专项气象服务,为城市乡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围绕打造“一厅四地”总目标,构建以“大数据运行平台+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镇安“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研发康养、旅游、交通、能源等智慧气象服务产品,共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服务,打造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宜居城市(县)等生态气候品牌。(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环境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各镇<街道>)

9.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减灾能力。加强地面空中立体人影作业能力建设,建设标准化地面人影工作站,升级改造现有工作站、作业设备。建立健全人影工作保障机制,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力度,加强人影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人工影响天气经费投入机制。提升人影安全监管能力,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培训,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制度,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智能化平台。(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应急局,各镇<街道>)

(三)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10.全面推进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围绕“一厅四地”建设总体目标,依托气候生态资源禀赋,以发展气候康养经济为主线,积极推进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构建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达到“五个一”目标。即“形成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制定一个气候经济发展规划,搭建一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创建一系列气候生态品牌,构建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集中创建一批国家级气候品牌,形成聚集效应,实现气候生态品牌赋能康养产业发展,助推镇安康养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局,各镇<街道>)

11.加快建设秦岭温室气体监测站。在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温室气体监测站,开展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连续监测,运用数据同化、再分析技术,科学分析秦岭区域温室气体浓度动态变化特征和连续变化趋势,建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指标体系,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量的估算奠定基础,积极融入“双碳”行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木王镇)

12.建设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强化对粮食等农作物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服务,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深化区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围绕板栗、核桃、茶叶、烤烟等特色产业,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禀赋,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推动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13.实施“气象+”赋能行动。做好能源气象服务,研发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题产品,围绕抽水蓄能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气象服务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定制化、精细化行业气象服务。主动赋能乡村、赋能旅游,加强智能网格预报应用。开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预警服务,增强森林火灾火险预防和扑救气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文旅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各镇<街道>)

(四)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14.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主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商洛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将气象科学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列入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经局、县人社局、县气象局,各镇<街道>)

15.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出台增强人才创新活力、激励人才创新发展、强化人才培养使用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领导干部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纳入“镇安大讲堂”,应对气象灾害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等培训内容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气象局,各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建设专项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成立镇安县气象高质量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气象、公安、发改、财政、资源、住建、城管、交通、水利、文旅、应急、水文等部门单位为成员,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及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强化支撑保障。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职能,明确工作任务,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气象部门职工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县政府成立相应工作专班,积极落实先行试点和示范市建设县级工作任务,保障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创新动能。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高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县人才工程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气象人才队伍,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强化督导落实。将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平安镇安考核范围,加强考核评估,制定具体方案,完善情况通报制度,促进能力水平提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目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