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镇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8-25 14:58 来源:镇安县政府 编辑: 统计局 浏览:
索 引 号 za779940273-2015-00013 发布机构 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5-08-25 文  号
是否有效 有效 有限期限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

一、综合

生产总值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37亿元,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7.88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16.94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12.55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1:45.3:33.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433元,经济总量较2005年增加21.36亿元,是2005年的2.33倍,增速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30,新发展私营企业69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3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2%,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农村经济

农业 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8亿元,增长6.9%。粮食总产量达到10.42万吨,增长4.2%。其中夏粮4.2万吨,增长1.1%;秋粮6.22万吨,增长6.4%。油料产量5256吨,增长5.9%;蔬菜面积5.76万亩,增长2.0%;茶叶产量138吨,增长14%;烤烟产量2623吨,下降22.2%;药材面积10.43万亩,下降11.7%

林业 全年完成各类造林面积6.5万亩,退耕还林累计达到53.28万亩;果园面积0.93万亩,核桃园16.1万亩,板栗园51.5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13115吨,核桃产量2301吨,板栗产量8020吨,食用菌产量620吨。

畜牧业 全年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5.01万头、1.72万头、16.02万只,出栏分别为14.88万头、0.43万头、8.47万只,家禽存笼53.41万只;肉类总产量13896吨,其中猪肉11156吨,牛肉529吨,羊肉1512吨;禽蛋产量6059吨,蚕茧产量699吨。

劳务经济 全年劳务输出6.82万人,同比增长8.3%;实现劳务收入4.98亿元,增长19.4%。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达到180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5%

农业生产水平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7377千瓦;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000亩;化肥施用实物量18342吨,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46.8公斤;粮食亩产量197公斤,平均亩产提高2公斤;油料亩产量107公斤。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5.8亿元,增长42.3%;实现销售收入15.65亿元,增长49%;实现利润0.87亿元,增长43%;实现税金0.71亿元,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21亿元,增长48.5%;实现销售产值10.65亿元,增长93.2%;实现利润0.82亿元,增长54.4%;税金总额0.58亿元,增长52.6%

主要产品产量 水泥产量36万吨,下降41%;发电量29252万度,增长22%;黄金387千克,增长154.6%;铅精粉18672吨,增长260.5%;锌精粉16756吨,增长263.2%

建筑业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16亿元,增长64.3%。完成工程收入3.28亿元,实现利润0.1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50.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3150元,较上年增加4355元,增长4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62亿元,增长46.8%

重大项目建设 6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3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7.6%。其中:西康铁路二线镇安段工程项目完成5.5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工业项目完成4.6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2%;旅游三产项目完成5.7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基础设施项目完成5.4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6%;支持“三农”工程项目完成3.9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6%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资金12.66亿元,增长47.2%,招商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8%

五、交通运输、邮政通讯

公路 2010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里程3107公里,其中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80公里;完成通村水泥路混凝土路面铺筑54公里,均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交通运输 公路货运量190万吨,货物周转量38196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81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37559万人公里。

邮政通信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792万元。电信业业务收入8000万元。年末电话用户189805户,增长19.1%,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0901户,增长7.6%;移动电话用户138904户,增长24%。互联网用户10792户,增长34.6%

六、商贸、旅游

商贸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5亿元,同比增长18.6%。分地域看:城镇7.64亿元,增长21.1%;乡村2.21亿元,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业0.76亿元,增长27.7%;零售业8.44亿元,增长17.7%;住宿业0.08亿元,增长92.9%;餐饮业0.57亿元,增长15.3%

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增长6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增长108.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026万元,增长22.8%;人均财政总收入700元,增长24.6%;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地方财政收入10388万元,增长25.9%。财政支出101415万元,增长37.3%,其中用于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为6313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2.3%,较2009年提高11.1个百分点。

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34亿元,新增存款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53亿元,新增储蓄3.8亿元,增长2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6亿元,新增贷款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84亿元,下降7.4%;中长期贷款3.72亿元,增长239.1%

八、教育、卫生和文化

教育 2010年,全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076人,增长率及万人比分别居全市第三和第二,中考成绩连续九年蝉联全市第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9466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21691人,小学在校学生17775人。初中毕业升学率75.4%,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卫生 2010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8个,拥有床位693张,卫生技术人员1016人。其中:医生368人,卫生防疫人员61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37人。

文化 广播综合覆盖率97%,电视综合覆盖率97.7%,有线电视入户率28.7%,农村文化消费比重13.2%,电脑普及率8.9%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0年末,全县公安户籍人口29.62万人,其中女13.65万人(*)。计划生育率96.74%,节育率96.38%。全年出生人口2637人,出生率为9.45‰;死亡人口1973人,死亡率为7.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8‰(*)。

人民生活水平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2843元,增长19.3%。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194元,增长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1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3718元,增长23.8%

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已参加社会保障人数48283人,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85.2%;农村已参加社会保障人数41585人,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24.9%;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41526人,参合率99.6%

十、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 2010年末,自然保护区面积10732公顷;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94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4平方米;退耕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均达到100%;森林面积231365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0.0088/万元。

节能降耗 上年度,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005吨标准煤/万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5.82%;二氧化硫排放量979吨,消减率为3.0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00吨,消减率为3.91%

安全生产 2010年,全县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力度,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类生产、道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创建“平安镇安”成效显著。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14人。

注:*本公报为年报数,国、省、市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据。

 * 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及相关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行业指标绝对数、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乡镇企业数据主要指标由经济贸易局提供。

       *2010年常住人口数据暂按照2009年数据使用,最终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为准;户籍人口由公安局提供;计划生育相关人口指标由计生局提供。

       *板栗、核桃面积和产量由专业部门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