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对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 23 号 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5-07-24 17:01 来源: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 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
索 引 号 za779940273-2025-001148 发布机构 镇安县政府
发布日期 2025-07-24 文  号 镇文旅函〔2025〕53 号
是否有效 有效 有限期限

刘家喜委员、王红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提案》(第 23 号)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全县文化事业以及红色文化资 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所提出的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镇安作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承载着厚重的红 色历史。近年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 作,在基础建设、保护修缮、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阶 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县域内重点红色遗址的初步普查建档, 实施了部分革命旧址的修缮工程;通过红色主题展览、党史宣讲 等活动,不断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同时,积极探索“红色+ 生态”“红色+研学”等文旅融合模式,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经济 优势转化。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提案》, 为我县红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经深入细致地调查研 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引领。深入研读国家及省市关于红色文化 资源保护利用的政策文件,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结合我县实际细- 2 - 化落实方案;严格对照政策要求,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各 项保护利用举措与政策标准无缝衔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 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大资源普查研究力度。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县文化和旅 游资源普查,全面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普查,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 源背后的历史事件、发展历程、人物事迹、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 联合高校、党史部门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学术研讨、 史料考证等方式,挖掘其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构建兼具学术价 值与应用价值的理论支撑体系,为后续保护规划制定、文旅产品 开发及精神传承提供坚实依据。 

      三是深化保护与开发协同。加大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力 度,严格遵循“最小干预”文物保护原则,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 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修缮维护,同步建立环境风貌管控机制,确 保遗址周边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协调性。在开发过程中,秉持科学 规划、适度开发的理念,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红色文化资源的 历史真实性和严肃性。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具有镇安特色的红色 旅游产品和线路,丰富红色旅游的体验形式。 

      四是加大文旅融合创新。持续深化“红色+生态”“红色+研 学”等融合模式,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通过新媒体矩阵、红色文 化活动等形式提升影响力;联动周边红色景区打造跨区域旅游线 路。加强红色讲解员、研学导师等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标准化服 务流程,优化红色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利用新媒 体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制作生动有趣、 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文化宣传作品,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 3 - 响力。推动红色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多样化的红 色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 

      五是夯实红色文化人才支撑。重点关注红色文化研究、遗址 管护、文旅运营等领域专业人才,会同教体部门在县职教中心开 设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相关课程,定向输送专业力量;完善激 励机制,设立红色文化人才专项津贴,鼓励本地乡贤、退休干部、 教师等群体参与到红色故事宣讲、志愿讲解之中,形成“专业队伍 +民间力量”的人才矩阵,力求实现红色文化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可持续化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镇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建议,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 

                                    镇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 年 6 月 24 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