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5-001143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5-07-24 | 文 号 | 镇文旅函〔2025〕55号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张青华委员、李楠委员:
您在县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持续发展民宿产业的提案》(第85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以及民宿产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都四区”工作部署,奋力开展“一厅四地”建设各项工作,紧扣全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倾心建设“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将民宿作为推动乡村旅游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布局,制定出台了《小城镇安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民宿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支持政策。成立了民宿发展协调机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全县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依托我县独特的秦楚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态气候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引进了西安泊客康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民宿建设和运营主体,已建成木王山景区骊水山庄等民宿6个,正在加快推进海棠山·泊客云上牧野度假民宿、金台谷康养等民宿项目建设。持续改善重点旅游区域和民宿集聚区的交通、水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组织开展民宿业主经营管理、服务技能培训,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业态融合探索初步取得成效,部分民宿已开始尝试与本地文化、农业产业结合,比如:童话谷创意民宿开展农事体验,兰花产业园积极探索与民宿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形成“产业园+”和“民宿+”的乡村旅游模式。
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正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我县民宿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特色不强、业态单一、品牌不强”等突出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我局详细研究了您的建议意见,并将这些建议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破解“特色不强”,深挖文化内涵,塑造品质魅力
1.强化文化赋能。系统梳理本地秦楚文化、古道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渔鼓、民歌)及生态资源,引导民宿在建筑风格(如石板房、夯土墙元素)、室内装饰、服务流程、体验活动中深度融入镇安文化标识和生态特色。鼓励“一宿一品”,明确差异化主题(如艺术、康养、亲子、古道探秘等),打造属于镇安风格的特色民宿品牌。
2.活化属地元素。推动民宿与本地特色农产品(如板栗、茶叶、中药材等)、传统手工艺品结合,开发特色伴手礼,将民宿打造成展示镇安风物的重要窗口。
3.打造主题线路。围绕核心文化IP和生态资源,串联精品民宿,策划推出如《板栗之乡·丰收农趣线、古道寻幽·民宿之旅、森呼吸·康养民宿体验》等主题线路,为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破解“业态单一”,丰富业态组合,提升综合效益
1.深化产业融合。强力推动“民宿+”融合发展,丰富民宿品牌内涵。其一,民宿+文化体验。常态化组织非遗展演、民俗活动、文化沙龙、读书会等。其二,民宿+农事研学。联动县区周边茶园、果园、药园、生态农场,开发采摘、种植、加工(如制茶、炒板栗)等深度体验项目。其三,民宿+户外运动。结合山地、森林、水域资源,提供徒步、骑行、溯溪、露营、观星等专业指导或配套服务。其四,民宿+康养旅居。引入中医养生、药膳食疗、温泉药浴、森林瑜伽等健康项目,打造康养型民宿。
2.完善集群生态。在民宿集聚区,合理规划引入特色餐饮、咖啡书吧、小型展览、亲子乐园、非遗体验、共享空间等多元业态,形成“微度假目的地”,提升游客停留时间和综合消费。
三、破解“品牌不强”,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实力
1.培育精品标杆。实施镇安精品民宿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在文化主题、设计品质、服务水准、业态融合上具有标杆意义的民宿,发挥示范引领和口碑效应。
2.创新营销推广。加强线上精准营销,加大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投入,制作高质量短视频、图文内容,讲好镇安民宿故事;优化“向村行”平台展示页面,与旅游达人深度合作;强化线下活动造势,积极参加丝博会、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推介会,宣传发布民宿信息,策划举办《镇安民宿生活季、最美民宿主人评选、民宿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制造热点,吸引客流。
3.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大西安旅游圈,加强与西安及周边重点城市旅行社、自驾游俱乐部、企业工会、研学机构的合作,将镇安精品民宿纳入其推荐线路和产品体系。
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联合县级关联部门和镇办,持续加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狠抓民宿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持续关注民宿产业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镇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