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4-001545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4-11-04 | 文 号 |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项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11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技术规范、企业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抓手,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截止2023年底,全县现有正常运营的中药材产业新型经营主体91个,其中:合作社69个,公司20个,家庭农场1个,经营部1个。2023年底以丹参、连翘、桔梗、金银花、天麻、猪苓、五味子、白芨等道地药材人工种植面积6.83万亩,野生抚育面积7.47万亩,产量达1.33万吨,产值达3.4亿元,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3.6亿元。
一、关于中药材种植专业人才不足,缺乏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加之培训跟不上,导致中药材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标准化不高的问题。
我县确实存在中药材种植专业人才不足,缺乏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问题。我局自从2016年接管中药材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大力培养以农民技术骨干为主的“土专家”“田秀才”人才队伍。累计在全县15个镇(街)开展中药材实用技术培训100余场次6000余人,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和书籍10000余份。同时,先后选派10余名技术干部到西安、杨凌、铜川、汉中、商洛等地参加省、市组织的中药材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初步解决了大部分种植户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提高农户中药材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水平,先后协助市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发布了金银花、连翘、五味子、苍术、黄芩、桔梗、玄参、板蓝根等8项中药材市级地方标准,丹参省级地方标准。2020年我局编制印发的《镇安县主要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手册》共收录了适宜镇安种植的20种主要中药材的种植技术,2024年申报《山慈菇育苗技术规范》《山慈菇种植技术规范》已报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我县制定的中药材地方标准。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正在积极进行《山茱萸地方标准》的制定申报。
虽然我们在技术培训和制定技术标准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因我县中药材种植数量多,群众实际需求还比较大,后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培训指导,确保每个村有3-5名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员,以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向药农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技术难题。针对我县天麻、猪苓、白芨和黄精等主要中药材种植品种,引导相关企业、合作社加入陕西省《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积极申报种植示范基地和种植技术规范,发挥其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有效提升中药材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标准化水平,助推我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生产、加工和贮存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分散无序的问题。
我县目前已建成月河镇黄土岭村天麻、八盘村五味子、太白庙村白芨、黄精繁育基地,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正在打造万亩连翘基地,高峰镇营胜村、青铜关镇阳山村的五味子等一大批基地正在向企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2018年成立镇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下设种植、科研、购销、加工4个专业分会,现有入会成员68个。全县中药产业市场主体目前共有1331家,其中注册登记企业339家,省级中药产业龙头企业1家,中药产业合作社897家,家庭农场11家,其他83家。我县中药材市场规模巨大,但管理规范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基地和经营主体的标准化建设力度,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提高我县中药材基地集约化、规范化、生态化建设水平。督促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及相关经营主体加入省市中药材产业信息平台,加强与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中药材由传统集贸交易向“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质量追溯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加强中药材质量监控和检测,规范生产、加工和贮藏标准,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仓储设施,营造中药材市场的良好秩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促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有序发展,唱响“十大商药”(连翘、丹参、桔梗、黄芩、丹皮、山茱萸、金银花、五味子、菌药、黄姜)品牌。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装备升级、技术和工艺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减免相关税收,鼓励科研创新。
2018年我县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选育出了2个白芨中药材新品种“秦白1号”和“秦黄1号”,研发的白芨大田直播和组培育苗技术等多项技术获得专利。2022年利用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80万元在月河镇黄土岭村建成天麻加工厂一座,年处理天麻可达3000吨。2023年支持镇安县五龙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200万元在庙沟镇五四村实施镇安县庙沟镇百神山中药材建设项目,新建育苗大棚5000㎡,加工厂房1座,引进中药材清洗、烘干、切片加工先进生产线1条。
“陕西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洛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陕西瑞琪药业有限公司建设有猪苓、天麻、白芨、黄精、小通草等秦岭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200余亩、种植基地5000余亩,带动镇安县11个镇(街)20个村(社区)发展中药材基地10000余亩。现有年产能3000吨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和占地2600㎡的珍稀中药材培育苗中心。2023年产值2519.7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0.86%,2024年联合西北大学申报《山茱萸快繁技术标准》商洛市地方标准,有望获批。陕西千草堂中药材有限公司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对接实施“双百工程”,在月河镇八盘村建设五味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形成产学研密切合作的研究生培养和科技开发创新模式与机制,共同开展产业研究与技术开发。
县委、县政府2021年制定印发了《镇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扶持办法》,2023年对该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印发,明确指出:“当年或上一年度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可以一次性分别补助20万元、10万元、5万元。”2022年陕西瑞琪药业有限公司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补助10万元。
下一步我县将不断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企业予以资金倾斜,拓宽融资渠道,减免相关税收,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促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和西安医学院等高校合作,依托科研团队的力量,在种植、加工、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支持企业装备升级、技术和工艺创新,实现对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农药施肥、采收加工等领域的研发突破,不断提升我县中药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引进外地知名药企进驻镇安,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
2023年借助江苏省中医院来陕考察中药材契机,我县主动对接联系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材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基地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由县苏陕办组织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及2家主要发展山慈菇种植的合作社前往贵州铜仁,与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商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事宜,调研中药材精深加工技术。镇安县与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战略合作协议》,订单收购种植的山慈菇,达成合作共识。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切实落实了东西部协作工作要求,有力推进了镇安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将主动与知名药企联系对接、一对一精准叩门招商,吸引一批国内知名中医药材企业来我县兴办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流通项目,促进我县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的提升。加快扶持培育一批新兴中药材精深加工中小企业,支持开展烘干储藏、冷藏保鲜、智能分拣、分级分割等初加工,提高药材品质,以精细化打响“商药”知名度。鼓励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开展特色商药深度研发和精深加工,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中药材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药食同源、药浴药膳等中药材系列产品,不断拓宽药材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商药”市场竞争力。
五、建设一批名贵中药材种植、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镇安县中药材野生品种丰富,全县分布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200多种被列入新版《药典》,特别适宜人工种植的有连翘、天麻、猪苓、金银花、淫羊藿、五味子、合欢、白芨、黄精、山慈菇等几十种。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品种,如月河镇黄土岭村在当地有“天麻村”之称,全镇发展天麻6500亩,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4000亩,年产优质天麻3000吨,是全县天麻的主产区;庙沟镇五一、五四村,云盖寺镇东洞村种植山慈菇200余亩,月河镇八盘村、高峰镇营胜村种植五味子600余亩,全县野生五味子达数万亩。建设了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如庙沟镇计划发展千亩山慈菇基地(已发展200亩),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发展的万亩连翘基地,木王镇千亩猪苓示范基地,月河镇计划发展万亩天麻基地,大坪镇园山村千亩金银花示范基地,柴坪庙沟青铜关等镇发展的万亩白芨基地。
2022年县政府组织成立了中药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安县中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有力促进了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镇安县众鑫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茅坪回族镇峰景村四组、六组、七组建成的500亩连翘种植基地被评选为“全市十大市花基地暨连翘产业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中药材发展的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支持中药材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具体措施,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持续加快以野生抚育、林下种植为主的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以连翘、山慈菇、合欢、淫羊藿等名贵中药材为主的种植、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打造西口茅坪万亩连翘特色旅游路线,构建木王山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基地、生态旅游康复疗养基地。借助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医药基地观光、休闲农业、康养民宿等,加速现代中药、中医药养生、保健食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饮食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健康养生产业的新局面,实现“多产融合”,多渠道增加群众收益。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带动我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县林业产业,特别是中药材产业的关注和厚爱,我们会诚恳的接受您的建议,及时将建议落实到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中去,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产业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镇安县林业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