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4-001354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4-08-28 | 文 号 |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镇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予以公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并监督实施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镇安县实际,编制《镇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县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对商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编制镇(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层次
规划范围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县域:镇安县行政辖区全部国土空间,包括永乐街道、云盖寺镇、回龙镇、月河镇、米粮镇、木王镇、柴坪镇、青铜关镇、高峰镇、铁厂镇、大坪镇、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庙沟镇和达仁镇等15个镇(街道),总面积3487.4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永乐街道、云盖寺镇和回龙镇枣园村、和坪村沿镇安河、乾佑河围合区域组成,总面积17.37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一)战略定位
秦岭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与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市域优质绿色农产基地和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美丽宜居宜业的幸福品质家园。
(二)规划目标
到2035年,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总体定位得以实现,全面建成“秦岭山水生态”隐谧之城,“产业循环融合”绿色之园,“旅游康养宜居”幸福之区,“资源高效集约”创新之地。展望至2050年,镇安县将建设成为更加精致的秦岭山水生态小城,更富魅力的宜居宜游宜养福城,更具品质的生态文化康养慢城,全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贯彻落实秦岭山地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主体功能定位,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形成“三山两谷夹一川,一核环带串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三山:西部秦岭旬月支脉、中北部旬乾支脉和东南部北阳山;
两谷:乾佑河谷和旬河河谷;
一川:东部米粮川;
一核:中心城区发展极核;
环带:城镇交通聚合环;
多点:全县境内多个城镇、产业集聚点。
(二)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至2035年,全县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20652.89公顷(30.9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599.27公顷(17.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4377.85公顷(171.57万亩),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控制在1784.94公顷(2.68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不高于206.67公顷(0.31万亩)。
(三)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分区
深入落实国省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各镇(街道)比较优势,以镇为单元,将镇安县细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四)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将全域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矿产能源发展区等六个一级规划分区。同时将城镇发展区细分为城镇集中发展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将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明确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引导,实施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五、建设和美乡村空间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做强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构建形成“一区三带多基地”的农业发展总体格局。
一区:东部米粮川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三带:乾佑河谷设施农业产业带、旬河河谷高山农产产业带和唐家河现代农业产业带;
多基地:全县范围内多个种植养殖示范基地。
六、守护绿色生态空间
积极落实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秦岭生态安全为目标,构建形成“三区、两廊、多点”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
三区:西部秦岭旬月支脉生态安全功能区、中北部秦岭旬乾支脉生态安全功能区和东南部北阳山生态安全功能区;
两廊:乾佑河生态廊道、旬河生态廊道;
多点:多个点状生态斑块。
七、打造宜居宜业城镇空间
顺应自然地理特征与人地关系,以中心城区为主发展极核,米粮镇和月河镇为县域东部和西部发展副中心,建立“中心城区-副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等级结构,形成“三心、多点、环带串联”的城镇空间格局。
三心:中心城区主中心、米粮副中心和月河副中心;
多点:木王镇、柴坪镇等九个重点镇以及庙沟、柴坪两个一般镇;
环带串联:城镇空间聚合环及辐射状县乡公路串联各镇街道。
八、彰显魅力文化空间
充分发掘和保护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村落、崖墓群、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构建“一心一带三廊串多点”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一心: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中心;
一带:历史文化空间集聚带;
三廊:旬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廊道、乾佑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唐家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廊道;
多点: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等多处点状文化空间。
九、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
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强森林抚育,切实推进造林绿化,强化湿地用途管控,严控用水总量,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以秦岭生态保护和秦岭国家公园创建为契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提升镇安县国土空间综合价值。
十、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
(一)城市性质
融生态旅居康养、绿色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新型材料等绿色产业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二)发展规模
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步引导县域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到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2.5万人;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1519.34公顷。
(三)空间结构
到2035年,构建形成“一心三轴带状延展、八团四廊城景交融”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中心城区综合服务中心;
三轴:镇云方向城市发展轴、镇回方向城市发展轴和镇青方向城市发展轴;
八团:云镇佳境特色人文街区组团、镇云新区文化教育服务组团、高铁服务经济组团、青槐健康宜居组团、主城综合服务组团、金台秘境文化康养旅游组团、王家坪及回龙生态康养和现代商贸物流组团、午峪沟及庙坡现代绿色循环产业组团;
四廊:分布于八组团之间的四条山水视线景观廊道。
(四)用地布局
到2035年,中心城区总面积1737.12公顷。其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519.34公顷,包括城镇集中建设区1084.36公顷,城镇弹性发展区119.95公顷,特别用途区315.02公顷。
(五)城市风貌引导
中心城区形成“两带五核八区多廊多点”的城市总体景观风貌格局。
两带:乾佑河谷现代建筑景观风貌带和镇安河传统文化建筑景观风貌带;
五核:中心城区现代活力景观风貌核、金台山文化旅游景观风貌核、铁铜沟高铁新城景观风貌核、镇云新区文化教育景观风貌核和云盖寺镇老街特色人文景观风貌核;
八区:云盖寺镇清式建筑风貌区、金台秘境纯唐建筑风貌区、镇云新区文化教育建筑风貌区、高铁新城特色建筑风貌区、青槐生态宜居建筑风貌区、主城综合服务建筑风貌区、王家坪及回龙生态康养和商贸物流现代建筑风貌区、午域沟及庙坡现代工业建筑风貌区;
多廊:各大风貌区之间的山水景观视线廊道;
多点:中心城区多处公共景观节点。
(六)城市四线管控
加强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蓝线和城市紫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的管控,城市重要控制线的调整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十一、国土空间支撑保障
(一)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西康高速铁路、丹宁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两纵两横、环带辐射”的公路网布局。
(二)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运作高效、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
持续完善给水、电力、燃气、排水等基础设施布局,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积极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绿色、智能、协同、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十二、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一)明确近期建设计划
近期发展目标:聚焦“一厅四地”发展定位,到2025年,全县114377.85公顷(171.57万亩)的生态保护红线、11599.27公顷(17.40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和20652.89公顷(30.98万亩)的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总体定位基本实现,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格局逐步成型。
重大工程项目:突出注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编制交通、能源、水利、产业、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清单,明确近期实施重点任务及建设用地规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支撑。
(二)规划传导
加强镇(街道)规划引导,从定位目标、主要控制指标和重点管控内容等方面,对辖区14镇和1个街道提出规划指引;加强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引,确保专项规划符合总体规划有关目标、指标、空间管控要素等方面的要求。加强详细规划指引,其中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城镇开发边界外按照村庄类型引导分类编制,分层细化总体规划的传导内容及要求。
(三)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完善规划配套支撑,健全政策保障;搭建国土空间信息平台,支撑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数字化管理。
镇安县自然资源局
202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