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5-001027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3-03-21 | 文 号 |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各市场监管所,局相关股室,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现将《2023年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镇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21日
2023年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按照2023年度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环节风险等级评定结果,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聚焦群众关心,着力整治突出问题
(一)严查食品掺假造假。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畜禽养殖、屠宰环节注药注水、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实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
(二)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加大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专项治理力度。
(三)持续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治理。持续强化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承包经营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完善食堂承包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并有效落实。积极配合省级探索搭建全省校园食品供应一站式平台,实施供校食材全流程信息化追溯。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学校食堂覆盖率达到100%,医疗机构食堂、用餐或供餐人数较多的养老机构食堂覆盖率达到60%。严格许可准入,严格进货查验、环境卫生、人员管理、食品留样等各环节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深化行动,集中治理学校食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健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
二、聚焦标准引领,着力强化标准宣贯
(一)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食品安全监管。强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存在问题开展专项抽检,及时发现处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二)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宣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解释、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准确理解和应用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使用进行跟踪评价,更好发挥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三、聚焦全过程监管,着力提升治理成效
(一)严把粮食质量安全关。健全超标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和库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
(二)严把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开展“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水平提升年”活动。指导各所开展日常检查、随机检查、异地检查,提高问题发现率,加大整治力度。推动各地按照“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制定完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持续推进食用油、肉制品质量安全规范提升行动,开展酒类小作坊专项整治。鼓励企业获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国际通行食品农产品认证。
(三)严把食品经营质量安全关。深化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大型食品销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规体系检查。聚焦“网红餐厅”和外卖平台,推进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做好一次性塑料餐饮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四、聚集“大抓落实年”,着力压实各方责任
(一)着力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生产、销售、餐饮、特殊食品等不同领域企业的分类指导。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依规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精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考制度,根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指南及考核大纲,加强监督抽考,督促企业提高落实主体责任能力。
(二)全面落实部门和属地管理责任。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部门监管和行业管理职责,健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立分层分级、精准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发挥食品安全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组织食品安全形势会商,研究处置重大食品安全风险。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完善“三书一函”制度,发挥提醒敦促、责令整改、约谈等制度机制作用。
五、聚焦依法行政,着力提升监管质效
(一)严惩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以及声称保健功能的非保健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宣称功能的普通食品中添加那非类、西布曲明和酚汀类等致泻物质、非甾体抗炎类等非法添加物质及其衍生物的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宣称“减肥”“壮阳”“治痛风”“降压”“助眠”等功能的压片糖果、固体饮料、果冻、代用茶的行为,并重点抽检此类产品。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依法实施行业禁入。加强与检察机关协作配合,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形成打击违法犯罪合力。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强大震慑。
(二)强化信用联合惩戒。指导地方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施经营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将抽检不合格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照“谁履职、谁惩戒、谁落实”原则,加大对失信人员、经营主体联合惩戒力度,依法将相关违法当事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六、聚焦风险防控,着力加强能力建设
(一)提升风险评估与抽检监测水平。完善部门间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突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场所风险隐患排查。对高风险品种、项目实施重点抽检,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抽检,对往年抽检不合格企业实施跟踪抽检。以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两超一非”等为重点开展抽检监测。加强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校园农村等重点地区、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抽检。针对抽检发现突出问题开展核查处置“回头看”。加强对食品安全抽检承检机构管理,坚决查处、遏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行为。
(二)提升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依托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管理工作支撑应用和数据处理应用,提升食品安全责任落实监测能力。
七、聚焦共创共享,着力推进社会共治
(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深入实施食育普及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食育科普场馆、食育实践基地、食育教室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食育普及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县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畅通食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持续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推动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坚持开门办抽检,拓宽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渠道,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摸得着”。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布消费提示和风险解析。积极组织参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竞赛,推动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持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协调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有序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积极倡导文明节约风尚,引导广大群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二)妥善做好舆情应对和处置。开展应急演练,加大培训力度,推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做好舆情回应引导,有效应对重大敏感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