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依据农作物主要病虫越冬基数监测数据,参照历史我县病虫发生规律特点,结合2021年中长期气象预测和农作物布局、耕作栽培制度及生态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我县2021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如下。
一、2021年气象长期预报
据市商洛市气象部门发布的2021年长期气候预测,我县1-2月降水偏少2-3毫米,平均气温略偏低;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日期较常年略偏早,预计出现在4月上中旬,3-5月降水偏多1-2成,平均气温偏高,初夏汛雨开始时间较常年略偏早。盛夏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有轻伏旱,出现时间较常年略偏早;秋季秋淋(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强度略偏强。
二、作物布局
小麦秋播面积6.0万亩,主栽品种以福高2号、绵阳31、商麦1619、商麦5226等。马铃薯预计种植面积15万亩,栽培品种以紫花白、牛角红、费乌瑞它等为主。玉米预计种植面积16万亩,主栽品种有正大999、正大12、正大659、陕单2001、华盛2000、潞玉6号等。
三、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小麦条锈病 预计全县中等偏重发生,青铜、达仁、柴坪等低热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
2.小麦白粉病 预计中等发生,江河沿岸下湿地、水浇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
3.小麦赤霉病 预计轻度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
4.小麦吸浆虫 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在高峰、米粮、铁厂等川道下湿地、老坪地中等发生。
5.小麦红蜘蛛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
6.小麦蚜虫 预计苗期蚜虫中等发生,穗蚜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
7.地下害虫 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在米粮、铁厂、高峰、柴坪等下湿地、川道坪地中等发生。
8.麦田杂草 预计麦田杂草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
(二)预报依据
1.越冬菌源
条锈病 据冬前调查,小麦条锈病均在2月之后发生(详见表1:历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统计表)。目前,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在宝鸡、咸阳、西安、渭南、汉中、安康、商洛等7市34县区发生,发生范围最广、发生程度最重,春季条锈病大流行的风险非常高。
表1:历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年 度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始见期 |
4.6 |
4.17 |
4.1 |
3.11 |
3.27 |
4.8 |
3.2 |
3.10 |
5.20 |
2.19 |
发生面积 (万亩) |
2.18 |
2.2 |
4.9 |
4.8 |
8.5 |
1.6 |
6.5 |
4.5 |
1.5 |
7.5 |
白粉病 冬前普查,全县历年均未发生。
吸浆虫 据11月中下旬调查,共调查120亩麦田,代表面积500亩,平均每样方虫量0.18头,最高样方虫量2头,折亩均虫量1.2万头,比去年下降4.2%;比常年下降3个百分点。(详见表2:小麦吸浆虫历年越冬基数情况比较表)
表2:小麦吸浆虫历年越冬基数情况比较表
年 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虫田率(%) |
28.3 |
23.6 |
10.3 |
9.6 |
8.9 |
6.6 |
8 |
8 |
8 |
7 |
平均每样方 虫量(头) |
1.06 |
1.24 |
0.44 |
0.38 |
0.66 |
0.54 |
0.34 |
0.38 |
0.2 |
0.18 |
红蜘蛛 据冬前调查,大部分地区螨量较低,但低于去年同期,虫田率6.5%,虫株率3.6%,平均尺行长虫量4头,最高单株虫量2头,比上年减少0.8%。(详见表3:小麦红蜘蛛历年越冬基数情况比较表)
表3:小麦红蜘蛛历年越冬基数情况比较表
年 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虫田率(%) |
21.2 |
19.6 |
21.3 |
22.9 |
22.3 |
26.2 |
19.6 |
6.6 |
6.6 |
6.5 |
平均每尺虫量 (头) |
11 |
9.2 |
7.5 |
8.1 |
9.1 |
6.5 |
8 |
6 |
3.6 |
4 |
蚜虫 基数较低。冬前调查,虫田率12.2%,虫株率3.8%,平均百株蚜量8头,略高于去年,最高田块百株蚜量9头(青铜关镇)。(详见表4:小麦红蜘蛛历年越冬基数情况比较表)
表4:小麦蚜虫历年越冬基数情况比较表
年 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虫田率 (%) |
12.4 |
15.6 |
18.5 |
19.2 |
19.5 |
22.1 |
19.8 |
12.2 |
10.2 |
12.2 |
平均百株 蚜 量 (头) |
3 |
6 |
6.6 |
9 |
8 |
6 |
4.5 |
4.1 |
5 |
8 |
地下害虫 秋播前普查,全县平均虫田率38.6%,平均亩虫量2301头,较上年偏低4.1%,其中高峰、米粮、柴坪、大坪等地虫口密度较大,平均亩虫量为3683.2头,其余各镇均低于去年同期虫量。秋苗被害率较低,大部地区被害株率2%以下。
表5:历年地下害虫越冬情况
年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虫田率 (%) |
73.1 |
62.3 |
68.2 |
46.7 |
51.7 |
57.2 |
55.2 |
53.2 |
48.6 |
38.6 |
亩均虫量(头) |
2691 |
5336 |
6700 |
4750 |
1200 |
2227.3 |
2016.5 |
2102.3 |
2001.5 |
2301 |
最高虫量(头) |
18691.5 |
26358.1 |
26012 |
17425 |
6956.7 |
8025.6 |
6180.2 |
6683.2 |
5683.2 |
3683.2 |
麦田杂草:据12月中旬调查:全县平均亩杂草量0.582万株,最高达1.2万株/亩。川道、塬区麦田杂草主要以播娘蒿、麦仁株、婆婆纳,节节麦为主;丘陵浅山区主要以播娘蒿、马刺见、婆婆纳为主。
2.品种抗性 品种布局变化不大,我县小麦主栽品种为绵阳31,该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抗性较差,对病害发生有利。因而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将会偏重发生。
3.小麦苗情 今年秋播期墒情好,秋季小麦苗情正常,对条锈、白粉病发生有利。
4.生态条件 药剂拌种或包衣种子面积较大,对地下害虫危害有所抑制,秸杆还田面积增加,田间植株残体增多,对多数病虫害发生有利,特别是有利于赤霉病菌源生长繁殖。
5.气象条件 预计1-2月降水偏少2-3毫米,气温偏低,对小麦病虫的安全越冬不利。预计3-4月降雨量35-70mm,较常年偏多15%,气温较常高0.1℃,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在早期的扩展蔓延,利于小麦红蜘蛛、蚜虫的发生危害;第一场透雨出现在4月上中旬,有利于吸浆虫上升羽化,5月降雨偏多(80-100mm),气温适宜,因此,小麦条锈病、小麦穗蚜等病虫害在5月上旬进入快速扩展蔓延期,后期发生偏重。
四、玉米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一)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大斑病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左右。
2.小斑病 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3.粘虫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
4.玉米螟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5万亩;
5.草地贪夜蛾 预计中度偏轻发生。局部重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5万亩。
(二)预报依据
1.越冬基数
大斑病 2020中等偏轻,危害程度低于上年。生育后期调查,平均病田率24.3%,平均病株率11.2%,最高16.8%(高峰),低于去年病田率。
小斑病 发生盛期调查,病田率13.6%,平均病株率10.5%,轻于去年的病田率16.5%,其中平均病株率较高的镇有高19.9%、大坪22.6%、米粮18.5%。
玉米螟 据11月中旬剥秆调查,共调查500杆,平均百杆虫量8.4头,最高百杆虫9.4头(青铜),较上年减少12.6%。
粘虫 在发生盛期普查,二代偏轻发生,三代轻发生。被害田率11.6%,被害株率8.6%,平均百株虫量1.1头。
2.品种抗性 正大12等感病品种仍有一定种植面积,易造成病害在感病品种上重发流行。
3.气象条件 今冬气温较常年偏低,对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安全越冬不利。6月中下旬为汛期多雨时段,有利于玉米粘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盛夏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有轻伏旱,不利于后期大小斑病的发生。
4.种植密度 近年来,部分田块种植密度较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大小斑病的发生危害。
五、马铃薯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一)马铃薯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马铃薯晚疫病 预计中等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
2.马铃薯早疫病 预计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
3.二十八星瓢虫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
4.地下害虫 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越冬基数 晚疫病、早疫病在我县常年发生,菌源量充足。地下害虫越冬基数调查,平均亩综合虫量2301头,以蛴螬为主,占85%以上,最高亩虫量达3683.2头,
2.品种布局及抗性 主栽品种以紫花白、早大白为主,髙感晚疫病,对病害流行十分有利。
3.气象条件 冬季气温偏低,不利于病虫越冬;4月份降水偏多2-3成,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5-6月份降水偏少,不利于晚疫病发。